半岛全站官网平台首页登录网址

一段微信对话惹来对簿公堂网友:没想到因为这个表情符号

时间: 2023-11-22 12:38:14 |   作者: 半岛全站官网平台首页登录网址

  李某在群聊时提到张某,称“这个人从骨子里就坏”等,且每句话后都配上了相应表情符号,如咧嘴笑、捂嘴笑等。

  次日,张某以李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李某在微信群内及报刊上公开赔礼道歉,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。

  法院审理查明,张某和李某没有一点利益冲突和经济往来,结合李某戏谑性语言配发的表情符号以及群聊内容判断,并不能认定为对张某名誉权的侵犯。最终,法院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。

  对此,北京中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晓霞律师分析表示,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,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、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。

  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时,需要结合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、行为人发布的信息或者所作的陈述存在侮辱诽谤、行为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需要受害人以外的人知悉、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过错这几个方面做判断。

  此案李某在群聊中调侃他人并配捂嘴笑的表情,确实对张某的人身权利造成一定损害,但没有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的后果。

  张晓霞律师和记者说,利用表情包,但是没有导致非常严重损害的侵犯权利的行为,能够最终靠调解的方式解决,但如果通过表情包传达某种特定意图,产生较大危害性的话,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是最优方案。

  据媒体7月29日报道,在上海一家教培机构工作的小刘,因在有客户的公司群里辱骂同事、严重损害公司形象而被开除,随后她提起仲裁及诉讼。

  表情符号已作为证据出现在判决书中。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,电子数据属于证据的一种,这就包括聊天记录中的表情符号。

  某救援公司先后7次出车救援某汽车公司,汽车公司林某向救援公司黄某发微信称“支付救援公司3.7万元救援费后双方彻底清账,此前所有协定全部作废,无异议请回复同意”,并当即以微信转账方式支付黄某3.7万元并被黄某接收。

  法院审理认为,本案争议焦点为双方账目是不是已经结清,从双方微信聊天回复看,林某微信转账3.7万元后黄某回复“保佑”表情,该表情日常生活中用来祈祷、祝福或表示感谢、感恩等,后林某回复“握手”表情,该表情通常代表有同感,表示友好、赞同对方意见想法。

  根据日常交流习惯和聊天语境综合分析判断,黄某对“救援费全部结清”表示认可。法院判决驳回救援公司的诉讼请求,二审维持原判。

  “在司法实践中,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具有较强主观性,缺乏统一标准,但法律语言是非常严谨的,很难给它一个非常固定的意思。判定表情是否构成侵权,需要结合发表情时聊天的内容和语境进行判定,还要结合公众对表情的认知进行判断。”

  张晓霞律师表示,我国民法典规定,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、变更、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。因此,表情符号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前提是,发送表情符号的行为构成法律行为,即行为人发送表情符号所表达的意思明确、清晰,能够设立、变更、终止民事法律关系。

  使用表情符号来表达积极、活泼的状态是没问题的,但如果用来搞怪、诋毁、诽谤,尤其是使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,则有很大的可能性侵犯他人肖像权、名誉权。

  张晓霞提醒广大网友,使用表情符号时,一方面,要留意表情符号是否含有他人肖像和受保护的知识产权内容,同时,切勿将表情符号用于侮辱、诽谤和造谣、传谣,增强责任意识,尊重他人。

  另一方面,在法律场景下,谨慎使用表情符号,尽量用明确的语言完成表述,避开使用存在歧义的表情符号,没办法避免的,应保留完整痕迹,以规避法律风险。

  来源:法治网、江苏新闻、星视频、案件聚焦、周口法院、网友评论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